中国持有美国政府债券达2万亿美元

作者:人民网杨子岩  日期:2013-10-23 0:40:17  阅读数:  网友评论:

  核心提示: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签署法案,结束政府停摆,上调债务上限。美国股市涨声一片,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表现却黯然失色。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对美元储备不再信任,有许多减持美国国债的信号已经发出。

  德国《世界报》网站这样调侃美国的债务谈判:在华盛顿上演的惊悚影片“国家破产”中,各党派现在似乎打算按下暂停键。上周晚间两党达成的协议将触及债务上限【金融业个股投资指数大全】的时间推迟至2月7日。违约也好,不违约也罢,各国央行开始对美国这个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丧失信心。

  信任危机

  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签署法案,结束政府停摆,上调债务上限。美国股市涨声一片,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表现却黯然失色。

  17日,在债务纠纷暂时化解的“利好”刺激下,美元指数不升反降,并跌破80点大关,美元兑欧元、日元、英镑纷纷走跌。

  美元的疲态并非只在此次事件中呈现。今年7月,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预期引发东亚等经济体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资本加速外逃。奇怪的是,美元并没能如期走强,美元指数还在7月11日时创出单日1.78%的跌幅。

  自今年7月以来,美元指数一直延续跌势,至今已累计下跌百分之五六,同期欧元指数却上涨1.65%,英镑指数亦相应上涨3.76%。

  在此“利好”的指引下,金价一改颓势,在上周四大涨3.2%,重新冲至1300美元上方。因为多数投资者在获知两党达成协议后将焦点转移到美联储的政策上,一些人预计美国政府关门事件会使美联储延长实施经济刺激措施的时间。

  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对美元储备不再信任。有许多减持美国国债的信号已经发出。

  “霸道”美元

  德国的报纸细心观察到,评级机构似乎对美国的主权债务问题表现得十分平静。虽说这种观察有些公报私仇的意味,但事实确实如此,当年这些公司对南欧的国家表现得相当无情。

  但有分析者也认为,与希腊不同,美国从纯经济角度来看仍是健康的。

  美国以接近于零的票面利率发行国债,这些国债被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买下。只要美国联邦政府增加债务总量的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通常为每年2%-4%)减去实际利率(近年为零甚至负数),它就能够几乎永远滚转债务,永远不需要为还债操心。

  所以根本没必要担心美国会出现技术性违约,专家指出,如果美国的一部分现有国债发生技术性违约,那将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一直在玩的奇妙游戏进入终局。

  观察者比较美国与希腊的区别,后者找不到愿意借钱给它的人,而前者却有投资者很愿意托付给它资金。

  格林斯潘曾对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有所解读:“美国增加债务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种职能,因为负债能力的显著提高与成本的降低以及国际金融载体范围的扩大休戚相关。”这话说白了就是,经济全球化就是美元本位下的美国印钞他国买单。

  再通俗点说,在债务经济的框架下,美国即便不生产也不愁过日子。因为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用美元去国际市场买就是了;而美国买东西花掉的美元,又可以通过出售美国债务回流到美国,变成美国政府或公司可支配的现金。

  长久游戏?

  事实上,美国并没有解决债务危机。提高的上限额度仅够未来3个月使用。3个月过后呢?

  美国的情况并不乐观。债务风险以及一个似乎越来越无法管理的政治系统已经非常糟糕,但在今后的几年里,这些情况还会大大恶化。

  而对财政黑洞无法达成协议的白宫和国会已经把调理经济的任务交给了美联储。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美联储持续受关注的原因。为了让利率保持在低位,美联储已经买入了数万亿美元的证券,股市繁荣了,但经济增长依然缺少活力。

  汇丰银行(行情 专区)的经济学家分析,美国潜在的爆炸性的财政状况可以通过下流的手段加以解决,但这却是以威胁全球金融和稳定为代价的。政府可以让美元贬值,重创亚洲和阿拉伯债权人,但这种隐形的违约可能导致对美元的信心危机,从而消除美国人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中所获得的购买力的好处。一旦信心归零,美元的“霸主”地位也就寿终正寝了。

  第二部分

  美国债务纷争难休止 美元霸主地位恐受损

  尽管美国国会在“最后时刻”达成债务上限协议,暂免债务违约风险,但上限额度仅够未来三个月使用,路透高级金融分析师钟华近日撰文称,这意味着届时美国可能续演债务上限纷争,并损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表现。

  文章认为,美元颓势也有助于放缓资本流出中国步伐,并有重新流入迹象,相应助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最新公布的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已成功反弹至7.8%;近期资本流入也推动中国当局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近期连创历史新高.

  本次美国债务上限之争多表现为政治闹剧,而债务上限讨论间隔从一年缩为三个月,其实为美国庞大债务存量规模所蕴含风险的一个缩影。目前美国国债存量已超过16万亿美元,高于其GDP。这意味着即使初始财政收支平衡,存量债务利息支出也会产生债务新增,导致债务规模扩张,从而继续引发债务上限争论,增添美国国债市场风险,进而可能损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文章并称,不仅是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其他债务还更为惊人。以此来看,可能继续对美元的地位形成影响。

  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数据,截至2011年,银行部门提供的美国国内信贷净额(中央政府信贷除外)就高达GDP的235%。如果再加上企业债券等负债,意味着美国整体债务利息负担非常沉重,这使得美国维持低利率极为重要。而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忧虑引发的抵押贷款利率迅速上升,尤其是真实利率上升,将极大阻碍美国经济恢复。

  根据目前美国国会两党达成的共识,政府将重开到2014年1月15日,政府债务上限最后期限将推迟到明年2月7日。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共识可谓华盛顿再一次名副其实地“kick the can down the road”(将易拉罐踢远点,形容将问题推迟解决,不直面问题本质).

  钟华表示,归根结底,美元地位源于美国经济,目前其恢复已显动力不足,但仍处在恢复通道,而德国、日本和英国等经济体恢复发力。相较之下,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货币竞争中的强势。

  然而总体看,欧洲银行联盟虽然有助于增强欧洲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强欧元的货币竞争力,但欧元区财政不统一的内在缺陷,将制约欧元撼动美元在全球货币中的霸权地位。

  文章称,尽管本次债务上限纷争暂时化解,受到美国标普500指数、纳指等股指积极响应,但美元指数在10月17日不升反降,并跌破80点大关至79.6点;美元兑欧元、日元、英镑均纷纷走跌,这显示出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已在本次债务上限纷争中受损。

 

  第二部分:中国持有美国政府及准政府债券持有量达到2万亿美元

  罗奇评论:美债上限闹剧给中国带来什么教训

  尽管美国国会在最后一刻躲过违约的厄运,但该国把债务违约当成政治工具的做法,无疑会令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心里直冒冷汗”,并促使其思考:自身的经济重振计划能否禁受美国下一出政治闹剧的考验。前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近日就撰文称,中国无限制购买国债的日子马上将走到尽头。

  美国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上周三(10月16日)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提高美国债务上限,结束持续16天的政府部分关门状态,并避免了美国国债违约。若果真违约,将损及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但2月7日是批准再次提高举债上限的最后期限,所以在明年初国会还有绑架美国信誉的机会。

  以下为史蒂芬·罗奇所撰文章的内容:

  美国在最后一刻就债务上限达成协议,避免陷入违约的深渊。但在新一轮危机爆发之前国会两党仅有90天的时间来弥合分歧,距离引爆美国债务炸弹再度逼近。功能失调的美国政府濒临债务违约的深渊,这对中国——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没有人相当局面会发展成这样。就在2000年,中国仅拥有600亿美元美国国债,或是美国3.3万亿美元负债的约2%。但随后两个国家都在为美国的财政挥霍“铤而走险”。美国债务暴增至近12万亿美元(假如把政府间的美债持有量算入,则达到16.7万亿美元)。

  

而截至2013年7月:

  中国持有美国公共债务增加逾五倍,至1.3万亿美元,所占比例达到近11%。加之约7000亿美元所持美国机构债券(房利美和房地美),中国的美国政府及准政府债券持有量达到2万亿美元,以任何标准来看都是一个庞大的数量。

  中国这种似乎无限制的美国政府债券购买的关键在于两大经济体之间高度互相依赖。中国并非出于善行而购买美债,或者是因为该国将美国当做财富和繁荣的光辉典范来看待。中国不是被美国政府债券的回报或看似低风险性吸引--这两者在零利率时代和债务违约担忧高企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然也不是中国表现其同情之情,该国并非为了缓和美国财政边缘政策的痛苦而出手购债美债。

  中国购买美债是因为该国希望与其汇率政策以及过去33年中依赖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相适应。作为一个贸易盈余国家,中国自1994年起出现庞大经常帐盈余,并累积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当前达到近3.7万亿美元).

  中国已经将约60%的外储重新投入到美元计价的美国证券债券的购买当中,因为该国希望限制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假如中国减少美元的购债,则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力度将比现在看到的大得多,从而令中国竞争力以及出口主导的经济增长受到威胁。自2005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上涨约35%。

  这种举措正好符合美国的胃口。因国内储蓄出现巨大缺口,美国出现长期性经常帐赤字并依赖海外投资者为其填补资金空缺。美国政客将此视为理所当然,认为这种美元作为全球头号储备国所享有的特权。当被问及美国对于海外贷款的依赖时,他们常常会自鸣得意地反驳道:“不然他们还有什么其它选择?”我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这样的说法已经听过许多遍。

  当然,美国也在许多方面从中国这样显而易见的经济增长模式中获益。中国买入美国国债,这帮助拉低美国利率水平——可能达成一个百分点——这给其他包括股市和房地产(行情 专区)等其他许多资产市场提供广泛支持,这些市场的估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补贴”的美国利率水准。毫无疑问,面临沉重负担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消费者从低成本的中国进口商品中大受裨益——就像沃尔玛效应那样——这令他们在就业形势严峻、实际收入缩水的局面下,不至于入不敷出。

  超过20年来,这种互惠互利、互相依赖的关系在改善两国内在的储蓄失衡方面起到了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各自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我们不能一直沉迷于过去。局面将迎来重大改变,而美国近期的债务争斗可能就是这种“引爆点”。

  中国已经有意识地做出了战略决定,以改变其经济增长策略。2011年3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为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在这种增长模式下经济将越发依赖国内私人消费。这些计划即将付诸行动。马上要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领导层是否能够做出更具体的改革及政策日程的承诺而言是一个重大考验,这对于实现上述增长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最近的美国债务上限争斗已经向中国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连同此前许多警告信号。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总需求——特别是消费者需求——表现疲软,这种局面可能将持续,不仅如此,美国对来自中

  国的出口产品持排斥态度,拒绝这个最大的海外市场给予其的支持。以美国主导的对于中国的攻击的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美国对中国的抨击可以看作是一场两党之间互相指责的游戏,并在2012年美国大选期间达到顶峰。而现在美国债券的安全性也面临风险。美国经济的警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响亮。现在轮到中国明确地做出平等的回应。

  重新平衡经济是中国的唯一选项。包括过度资源消费、环境恶化以及收入不平等局面增加等内部因素已经令旧有模式遭受质疑,而以美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外部因素也证明进行重新调整已刻不容缓。

  随着经济再平衡,中国的盈余将出现下滑,导致外汇储备累积速度大大放缓,随着带来的就是,当前看似巨大的美元资产需求会出现减少。美债购买削减正式这种进程的非常合理的结果。美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中国来掩盖其财政问题,但前者目前不得不花费更大代价以获得外部资金。

  近期中国的评论员毫不掩饰地谈及“去美国化”的不可避免性。对于中国而言,这不是一场力量竞赛。这更应该被视为中国有意识地做出对其有利的战略,因该国在未来数年将面临自身异常艰难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要务。

  同样地,美国也将发现与一个焕然一新的中国进行交手会变得异常迫切。互相依赖对于两个国家而言永远都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战略。中国只是碰巧首先明白了这一点。无限制购买美债的日期将很快走到尽头。


  上一篇: 创业板4周年:六成个股遭高管减持 套现150亿 加入收藏夹 下一篇: 两融余额近两月增近千亿元 融资客成行情“助力者”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15亿基金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