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存在即合理?

作者:网络来源  日期:2013-7-2 17:19:27  阅读数:  网友评论:

 银行理财:存在即合理?

一、金融体系矛盾集中在银行理产品上爆发--形成社会焦点

2013年以来,对于银行理财和影子银行的讨论越来越激烈,而监管层也不断发文加强对银行理财的规范,那么银行理财的存在是否合理呢,理财的未来发展会怎么样呢?

最早“理财”业务的诞生其实是为了逃避银行的利率管制,利用理财的方式“高息揽存”。因为我国没有实行利率自由化,由央行管制,银行为了竞争吸收存款不得不“另想办法”。从外币业务最先开始,一些银行推出了外币结构性存款,以提供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形式,吸收存款。进而蔓延到人民币业务,通过投资债券等方式,让存款人能取得高于存款的利率,并将之命名为“理财”。

.

二、9年火爆发展的银行理财。

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中国首支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业务从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持续迅猛发展。

截至2012年底,存续银行理财产品3.1万支,资金余额6.7万亿元

从商业银行、客户、企业等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理财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

三、银行理财存在的三大原因:

1.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这是理财能够发展的基础

居民收入由于缺乏较好的投资途径,大多存在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较高,用来提高收益,活期存款利率较低,用于满足日常的流动性。而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期限较短且利率远高于活期存款,刚好满足了居民投资的意愿,所以理财产品一推出就得到了市场的追捧。

2. 对于银行来说,理财服务的推出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存款。

在满足贷存比的同时增加了房贷额度,提高银行自身的收益。同时通过理财业务,将资金转移到表外,加强银证、银信等合作,绕过银行对于贷款企业主体资格的限制,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收益率,也增加了银行自身的中间业务收入,但也存在着表外风险表内化的问题。

3. 实体企业方面,从社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可以看出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不断回升

由于银行机构对于企业额度和资质方面有较多的限制,导致一些评级较低的企业采用发债或者信托渠道来融资,理财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投资到这些领域。按2012年末理财的时点余额大概7万亿计算,即便只有50%的资金表外化,绝对量也在3.5万亿左右,因此,从社会融资方面考虑,理财是对表内信贷的有效补充,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小觑。

因此,从上述三方面分析来看,银行理财的发展壮大具有深刻的需求原因。从宏观角度看,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新增人民币信贷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理财适时的出现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目前社会融资总量中新增人民币信贷的占比越来越小,意味着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逐渐提高,这也是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而作为影子银行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理财,也发挥了金融向实体输入流动性的部分功能。

如果停止理财业务,那么市场流动性将会产生7万亿的资金缺口,接近全年的新增信贷规模,必然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冲击。资金的供不应求很可能会造成资金价格的暴涨,产生需求引致的资金价格通胀。

.

四、银行理财产品的危害:热金融,冷实体

事实上,银行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就是银行不断金融创新的过程,每次监管新规的颁布都为理财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联系到目前国内典型的“金融热,实体冷”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节奏不一致。基于刺激经济复苏的目的,金融领域不断向实体经济输血,由于资金的稀缺性,政府只能不断举债融资,后果就是中国债务越来越高,而再融资的成本必然会相应提高。因此金融领域便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融资的效率,但是高效率融资的代价就是融资的高成本。而实体领域中,内外需疲软严重影响了经济复苏,很多行业产能过剩,一部分企业急需资金来维持自身的现金流不发生断裂,还有一部分企业则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相对廉价资金,然后投资较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便是其中之一。这样便带来了“金融热,实体冷”的现象,表现为社会融资的大增却没有带来经济增速的提升。

那么金融过热是否意味着理财就该停止呢?除了上文提到的理财对于流动性的影响,如果停止理财业务,那么居民储蓄中用于理财的那部分资金会怎么办?老百姓是否会又将这部分钱存回定期呢?理财高收益率“曾经沧海”的感觉不会那么容易忘记,在银行推销理财的时候给顾客大量灌输了通胀等概念,加之国内久控不降的房价,居民很可能会加大对房地产的投资或者其它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如民间借贷,后果必然是助推这些高风险投资的泡沫,而一旦泡沫破灭,中国经济很可能会重走美国的危机。

那么,是否有一种合理的方式既能防止商业银行表外风险表内化,又能提供类似理财的高收益服务呢?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能够发现,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担当此类职责,设计专业的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顾客,同时由于其管理的资产规模较大,通常能够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因此,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或将逐渐代替商业银行成为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与管理机构,而在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的壮大与发展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仍会存在并不断创新


  上一篇: A股股票可质押融资 回购期限不超过3年 加入收藏夹 下一篇: 中国股市的核心问题 金融圈赚得盆满钵满 唯独苦了大众股民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15亿基金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