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自由执业 医改新出路

作者:经济观察网温鈊  日期:2013-10-15 23:15:31  阅读数:  网友评论:

医生自由执业

好像我从医的道路上打开了另外一扇窗,窗外风景秀丽。”张强概括他半年来自由执业的感受。

张强,早在半年多前还是中国公立医疗体制【医药卫生个股评级大全】里的一员,去年底他高调抛开人人羡慕的体制内编制,开始了自由职业。

今年7月,深圳卫计委曾宣布“多点执业无需院长批准”的《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已上报广东省卫生厅,但两个月后,又传出“不了了之”的消息,有媒体报道,因“步子迈得过大”,深圳方面主动撤回该方案。

在政策仍然徘徊的大环境中,张强独自前行着。

如果将张强融入到医改的大环境中,他几乎被定义成了一支杠杆,医疗界希望他通过自由执业的尝试,从机制方面促进公立医院和社会医疗机构的协调性发展。同时从带动商业保险在私立医院的发展,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

当这一系列制度得到一定扭转,医生自由执业的窗户将彻底打开。这意味着,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将彻底破冰,中国的医改将迈进一大步。

自由的空间

张强的办公室设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2012年年底之前,张强还是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的主任,为挑战自我,在人生及事业里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选择了辞职,创立自己的品牌,自由执业。

医生自由执业,就是获得执业资格的医生可以自主选择执业方式和机构。

在这半年多的自由执业中,张强思考最多的就是空间,有多少空间能让医生们自由?

自由的安排手术、诊疗时间,自由预约,自由到任何一家医院工作。早上在杭州上三台手术,晚上回到上海。

在张强看来,到私立医院自由执业的医生收入,可能比公立医院更低,如果是公立医院主任医生,各种收入加起来,数字不菲,还不用交税。

自由执业医生的收入,完全取决于他的能力、社会影响度,技术品牌。如果品牌非常好的话,或许会超过公立医院的医生

就像张强的名片上正面是“张强医生”,反面是“Dr.Smile(微笑医生)”。张强目前虽然是沃德医疗中心的“开业医生”,但与医院不构成隶属关系,与护士、助理医生、科室主任隶属于医院的签约有所不同。在医疗中心没有薪水,所得收入是分成。

相反,由于一个人无法单独实施手术,张强还带了一位医生和一个秘书,他们的薪水(包括五险一金),都由张强承担。病人前来看病,找秘书预约。

事实上,张强强调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执业的尊严。

当前医患矛盾严重,医生备受舆论诟病,工作时间每天长达12小时以上,多种因素令医生群体们倍感压力,甚至排斥下一代从医。

冲出现有困境,迎接一个新的风景,几乎是大部分医生们向往的。

一项关于是否赞同及参与自由执业的医生调查显示,70%的医生们都愿意自由执业。

但这种困境的摆脱,几乎要伴随公立医院的改革进展,以及整个医改的不断深化。

相伴改革,总需有一个撬点,才能更好地推进事态的发展。

张强几乎就是一个撬点。他自认有一定市场意识,喜欢和病人打交道,技术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具备闯出一条路的条件。“当时,没有犹豫。”张强称,他跳出体制获得自由的逻辑很简单,中国的医疗体制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医患矛盾冲突,医疗费用飙升,一定要走医改的路。所以他出来尝试,参与医改进程。

相比医生们对自由的渴望,目前的医疗机构市场则显得相对呆滞。

目前,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一边进行保障性服务保障,一边疑难杂症、特需门诊…所有业务一把抓。这些医院设备先进,人事制度相对固化,但服务理念方面,落后于国际化的私立医院。而国际化私立医院虽然设备、技术、服务都精益求精,但医生资源缺乏。

依据未来改革方向,大型公立医院将重点保障医保内患者的救治,及疑难杂症、学术科研的发展。特需、高尖端医疗服务将分散于私立医疗机构。

如此,医疗平台的服务层次将明显拉开。而此时,私立医疗机构的涌现,将会为更多向往自由的医生提供空间。

5到10年

或许自由执业还需有一个过渡,即眼下政策提到的多点执业。

多点执业为,隶属于甲医院体制内的医生,到乙、丙医院客串服务。自由执业,则是由体制内人变身社会人。如张强,以前是体制内的医生。一切社保、住房公积金等等都由单位帮其缴纳,而自由执业后,这一切都要自己负责。

体制内的隶属,以及社会保障、人事制度等等规则,或也影响着更多的医生无法走向自由。

2009年,当时的卫生部曾发文要求试点多点执业。这打破了《执业医生法》中“一个医生只能在一个注册医疗机构行医”的规定。但因为态度谨慎、力度很小,执行下来效果很不理想。

试点工作之所以难推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据试点方案,符合条件的医师申请到另一个医院进行多点执业,必须经过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批准。

首先医院不会允许支付了多年各种保险、福利和工资的员工去别的医院工作。如果两家医院是竞争关系,这更是院长们的大忌。“我半年多来的感受是,公立医院对接受自由职业医生没有概念,也不愿意,行政管理老的观念认为院长就是要管住这些人,自由执业的医生可能和院长是平等的关系,院长也不愿意。”张强介绍。

阻力除了院长外,也许还有一部分来自医生。医生群体本身经过多年体制内运行,已经习惯、依赖体质,对自由职业比较陌生,要真正放开,自由竞争,并不容易。

或许,最大的问题是,目前缺乏对自由职业医生管理的经验。

而或许张强们的些许成功,如能比较顺利的做到自由执业,得到欢迎的话,也会触动体制内的医生陆续跳出来尝试自由执业,就能增加推开这扇门的力量。

目前,政策也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当这种私立医疗机构数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种聚变,这些因素都会决定真正自由执业的到来。

张强认为,目前来看这种趋势,刚刚启动,什么时候走到一个加快的地步呢?“或许是5年之内,一批优秀的医生会出来首先尝试,然后10年左右,私立医疗机构到一定规模时,吸引一批优秀专家进入,医疗的真正改革才到来。”张强说。

天平的两端

在中国,所有的医生自由执业,并不现实。也许将会是两级并行的事态。一部分医生在现行的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一分部医生自由执业到私立医疗机构。

通过私立医院对公立医院的促动,使公立医院的服务理念得到改善。“如果按照我自由执业半年多的体会来讲,10年之内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张强说。

目前,公立医院担负着最基本的保障,肩负医疗公平性。而私立医院本身特征决定了在高端方面做得更有效率。

因此,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愿意用收入购买更好的服务的患者,会分流到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就会服务更多需要基本保障的群体。

由此,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分层次医疗消费,而公立、私立医疗机构真正的关系是,和平共处、相互促进,不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共同为社会分担医疗服务。

张强分析,那时40%的病人会选择公立医院,60%有更高要求的患者会选择私立医院。

随着医疗机构层次的拉开,自由执业的医生也将增多。

依据目前决策层的想法,未来三甲公立医疗机构只负责疑难杂症、医保范围内的患者,亦或说保障范围内的重大疾病患者,同时专注学术研究。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负责日常病的救治和防疫卫生的工作。特需、高精尖端的医疗服务交给社会资本形成的私人医院。

自由执业医生,对于这一未来医疗市场来说,不可或缺。而眼下的自由执业,亦对私立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方面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越多的好医生自由到私立医院执业,私立医院的发展将走向快车道。通过私立医院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公立医院业务的转型,与改革的目标愈来愈近。“自己体会,过去,自由执业是一种奢望,没有很好的医院的平台,设备都跟不上,现在以我为例的话,可以用和睦家最好的设备,可以用沃德最好的设备,根据不同的特点体现最好的服务,这种可行性就出现了。”张强认为自由执业从另一个角度讲,撬动了更广阔的一片天地。

张强认为,医生自由执业会刺激商业保险的增长,弥补医保的不足,如果商业保险发展较快,会刺激资金投向医院平台,这样就会催生更多私立医疗机构。虽然私立医疗机构会比公立医院价格高,但由于商业保险的覆盖,病人的负担明显下降。由此相连的几个环节得到理顺,医改也将推进更大一步。


  上一篇: 近百家医院千多人收回扣 加入收藏夹 下一篇: 医保结余7644亿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15亿基金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