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7万亿土地出让收入

作者:邓海建  日期:2011-1-10 21:32:52  阅读数:  网友评论:

    昨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说,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有业内人士表示,2.7万亿创了历年新高。过去的五年里,全国土地出让收入7万多亿元。(1月8日《新京报》)

    7万亿是个什么概念?我们不妨做个比较:根据国资委的数据,我国122家央企2010年全年的利润总额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创下历史新高。而政府五年卖地收入7万亿,即意味着所有央企保持最好的创利姿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也无法超过这个数字。

    卖地赚钱如此便宜,收益如此丰厚,令人瞠目。《人民日报》日前刊文称,地方政府以高房价换取GDP,阻碍了楼市调控成效;而至于其成因,文章认为主要源于地方利益的考量及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公众要追问的可能更深:地方政府为何如此依赖土地财政?据说不少城市的财政收入40%以上来自房地产(含土地转让),可谓世所罕见,而这些城市如果除去来自房地产的收入,就会变成“吃饭政府”而难以为继,以致不得不过分地依赖“以地生财”。那么,政府为何如此缺钱?下面这组数字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2010年前11月,地方本级财政收入3.7万亿,支出5.7万亿;而对应的中央本级财政收入同期是4万亿,支出只有1.4万亿。加上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依赖度不断加重,扭曲的财税政策很容易逼着地方政府“剑走偏锋”,或对调控虚与委蛇。

    土地出让金是无原罪的。这些年,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区域发展等等都离不开土地财政的支撑。可是,这种财政方式很容易“上瘾”,一旦掌握不好“度”,很容易衍生出结构上、甚至是法律上的问题。于是,2010年尽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年”,但依然是“卖地盛宴之年”。

    7万亿土地转让收入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化为三个小问题:一是这数字到底是成绩还是问题?二是百姓该如何看待这个数字?三是数字的膨胀与楼市的宏调之间究竟成什么比例?谁都知道卖地财政是不可持续的,有限的土地资源总有吃完卖光的那一天,而城市还要发展,社会还要向前,到时候该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卖地财政直接推高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而百姓收入等要素还没有跟上来,那么,它所透支的就是普通民众的幸福感和结构调整中的健康的经济社会肌体。

    我们不难发现,“7万亿土地转让收入”背后是环环相扣的风险。政府要履行职能,百姓要居有其屋,看似因“土地”而矛盾对垒,但实际上,这样的矛盾恰恰敦促结构转型,让“7万亿土地转让收入”披露得更有底气,而这,又绝不仅仅是让地方政府不卖地或少卖地那么简单的。


  上一篇: 重庆确定开征商品房房产税 加入收藏夹 下一篇:  楼市调控升级意在挤泡沫稳预期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15亿基金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