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经典--重庆十年高歌

作者:  日期:2010-12-25 13:43:10  阅读数:  网友评论:

“每天都有财富故事在这里上演。”12月中旬,接待一批香港金融大亨的访问后,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人士如是说。

作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布局,两江新区已成为重庆经济的强大引擎。而重庆,也在成为中国一块重要的投资热土。

2000年西部大开发时,年轻的直辖市成立才3年,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尚是个泛泛的标语。十年奔跑,重庆又站在新的起点上。

新颁布的重庆十二五规划建议确定,到2015年,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将基本建成。

这个以码头文化著称的山城,正朝着现代大都市华丽转身。

多任书记抓交通

黄奇帆:“二环八射”高速路网,成了重庆城市群发展的“脊梁骨”。

“西部大开发这十年,重庆最得利之处在于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立体交通体系构成了。”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说。

和西部很多省市一样,重庆首要任务是解决交通问题。全市8.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和丘陵占了94%。交通不畅,成了制约全市经济的最大瓶颈。

2000年8月,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贺国强首次提出了“8小时重庆”的理念。2001年制定的目标是到2003年底,从主城区出发8小时能抵达任何一个区县,并在2020年建成“二环八射”2000公里高速公路网络,把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

2002年底,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空降重庆任市委书记,使重庆交通建设得到全面提速,他提出将“二环八射”2000公里高速公路目标提前至2010年实现。

同年,为解决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重庆将分散的政府资源整合,组建了作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八大投资集团,黄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手法,解决了修路建桥的钱从何来的大问题。

2009年底,“二环八射”高速路网建设成。黄奇帆阐述其重要意义时表示,“二环八射”高速路网,成了重庆城市群发展的“脊梁骨”。

“二环时代”意味着主城区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人口从现在的670多万增加到1000万,成为中国第六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

铁路和航空方面,据2009年官方的统计,全市铁路营运里程已突破1200公里,正规划加速建设“一枢纽十三干线”铁路网,而江北国际机场升格为全国大型枢纽机场,空港旅客吞吐破1000万人次。

在“十二五”期间,重庆还将新增通车里程1000公里,使全市高速通车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 届时,重庆省际出口通道将达17个,“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络,将覆盖所有区县。

立体交通体系初具规模,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发展。2000年,重庆的GDP总量只有1603亿元,到了2009年,全市的GDP总量已超过了6000亿元。

拥有最优政策

重庆现在可以称得上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拥有最优政策的地方。

仅有交通是不够的,如果它要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交通先行打下基础之后,争取中央的资源配置显得非常重要。

重庆大城市带农村,实际是个省级架构的直辖市。“它拥有广袤的农村,很难定义它是一个城市。在这个意义上,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极重的压力。”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韩愈辉说。

此外,重庆因三峡移民而设直辖市,肩负着百万移民搬迁、家园重建的重担。而库区数以千计的企业因搬迁或破或停,经济一度停滞,库区产业空虚,失业率居高不下。

以重庆的财政收入,要统筹这些社会难题捉襟见肘。

2005年12月,汪洋任重庆市委书记时,要求重庆上上下下反思国家设立重庆为直辖市的意义及肩负的使命,“要使地方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反思的重庆意识到,重庆的发展不仅关系重庆自身,还关系西部大开发的成败及三峡工程的长治久安,要承担这样的使命,就需要更多来自高层的支持。

重庆随即提出打“直辖牌”、“库区牌”,并向国家争取相应的政策。

重庆的呼吁终于得到响应。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重庆提出了“314部署”,希望这个中西部唯一直辖市成为统筹城乡的直辖市、西部经济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这个定位为重庆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年6月,重庆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改区。它使重庆获得宝贵的在重点领域的先行改革权,以尝试破解困扰已久的发展难题。

分析人士认为,重庆成为综改区契合了中国在改革发展阶段需要处理的深层次矛盾,如地区发展不平等、贫富差距、城乡统筹、库区产业空心化等。

为落实“314部署”,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了由多个部委200多名官员组成的调研组,到重庆展开大规模调研。在这次调研基础上,国务院出台支持重庆落实“314部署”的“3号文件”。

重庆市发改委测算,“3号文件”带给重庆的效益相当于8000亿,重庆现在可以称得上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拥有最优政策的地方。

此时,主政重庆的市委书记换成了薄熙来,他2007年12来到重庆,他对这个直辖市深入骨髓的改造,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浪漫得炫目

重庆的艰巨任务还在于,要探索内陆地区开发高地相应的体制机制。

薄熙来主政重庆后,提出了重庆发展新的路径,建内陆开放高地。

2008年7月召开的以扩大开放为专题的重庆市全委会上,薄熙来称,只有扩大出口开放,把重庆置身于西部,跻身于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才能在更宽舞台、更高平台上参与竞争,同时分享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机会。

一些重要的开放平台陆续搭建。一是200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是中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保税港区, 另一个重要的开放平台,是2010年6月成立的两江新区。据规划,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GDP达6000亿,工业产值过万亿。

这些都是“3号文件”的落地。重庆社科院区域所所长李勇认为,两江新区标志着中国大开发大开放进程从东到西的战略大转移,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次推进的必然。

重庆的艰巨任务还在于,要探索内陆地区开发高地相应的体制机制。

2008年以来,在黄奇帆努力下,重庆通过对传统加工贸易模式的垂直整合,成功引入惠普笔记本电脑项目。随之思科、富士康、英业达等研发中心也纷纷落户,使重庆拓展成为IT研发机构的集聚之地。相应地,数据结算产业也在努力争取之中,后者将有助于重庆金融中心的达成。

李勇认为,此时,重庆的思路很清晰,通过开放,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并在这个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

在综改方面,2008年,重庆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通过创新地票交易,使农村、尤其是边远农村获得发展资金。2010年推出户籍改革,提出1000万农村人口转户进城计划,以减少有限资源上的农业的人口。

2009年以来,重庆还展开轰烈烈的打黑行动。其中从原市公安局局长文强落马并获死刑为标志性事件。虽然同样有争议,有更多人认为,“打黑行动显示政府创造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更良好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决心。”

西部大开发十年之后,重庆有了更大底气。重庆“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更高目标,明确2015年基本建设成西部增长极、长江经济中心,全面小康也有望在2015年全面建成。

“这些目标很浪漫,让人眩目。”一位专家这样评价。


  上一篇: 许小年:分配制度改革才能实现经济成功转型 加入收藏夹 下一篇: 做好去产能的加法与减法  

相关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15亿基金申购